大宋宣和遗事_强项令直谏金殿 赵天子驾幸春宫 首页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强项令直谏金殿 赵天子驾幸春宫 (第3/5页)

致使东宫睿体有损,至今未起!”

    “这……”

    “陛下,臣还听闻此人冲撞太子以后,竟然直入大内禁中,说要面见陛下请罪,而后竟完璧出宫,不见责罚。陛下忘广宁公主与杨氏之事,忘玄宗之祸了吗?”

    唐玄宗天宝十年,杨国忠与杨氏姐妹夜游,与广宁公主争道过西市门,杨氏家奴挥鞭及公主衣,驸马前去搀扶,家奴数鞭驸马。公主上告,玄宗杀杨氏奴,但也免去了驸马之职位,不允许他朝谒。

    持盈被他的比喻砸懵了,林飞白的确说过他与赵煊的车驾相撞,只是——

    “李伯玉!”持盈勃然色变,“照你的意思,朕是唐玄宗了!”

    他私下里对士大夫素来温和,毕竟他的圣君之名还得靠着这帮笔杆子,然而李伯玉说话实在太没轻重了些!

    玄宗一日杀三子,吓得肃宗惶惶不可终日,甚至还掠夺儿媳,导致有安史之乱、西内之祸,他若是玄宗——他若是玄宗,凭当年之事,赵煊的尸骨都化成灰烬了,哪里还轮得到李伯玉在这里为他不平!

    “臣不敢!只是,当年玄宗尚且杀杨氏之奴,今日东宫是国之储君,林飞白靠道法迷惑君上,今日凌加太子,陛下竟然不管不顾,不仅不发落治罪,甚至还接见他。陛下如此为君为父,叫太子为臣为子如何自处?”李伯玉见皇帝到这种情况了,还不问一句太子的情况,而是为自己被比作唐玄宗兀自生气着,心下一阵绝望。

    倒不是他对太子有多尊敬爱戴,皇帝对太子不满,对嘉王偏爱乃是有目共睹的事情,只是作为文臣,他喜爱看到“正统”之人即位得宝、政权平稳过渡,何况两龙夺嫡,国家必有祸殃。更何况——

    “官家,即使是普通人家里,儿子被人欺负了,也没有不闻不问,甚至嘉奖欺凌者的道理吧?”

    李伯玉这话说得很委婉占理,持盈于公于私的两头都被他占住道理,哑口无言,半晌才讷讷地说道:“凤宾说的是,朕受教了!”

    然而他有些时候比李伯玉这强项令还要强项,毕竟从小呼风唤雨,从皇子到皇弟再到皇帝,从来没有伏小作低的时候,白日睡觉的小事他认错也就罢了,反正下次还敢,只是这种不慈的帽子他可不想戴,于是狡辩道:“他和朕说了车驾相撞之事,道路相遇、马匹受惊,这本就非人力所能控制,也是情有可原……朕因此没有重罚他,也是度念他是方外之人。更况且,朕见林飞白无事,想来太子车驾更为周全……”

    他口中一边说着,一边看到李伯玉一张俊脸越来越青,心下一个突,便觉得有些不好。

    果然,李伯玉问道:“陛下忘了崇宁元年的宫廷之事了吗?”

    崇宁是持盈的第一个年号,哲宗皇帝于二月份驾崩,持盈登基以后便圈定了这个年号,等到次年改元。这个年号一共用了两年,和这个年号一起被确定下来的还有赵煊皇太子的身份。

    赵煊出生以后,先被他的养母向太后抱过去养了一阵子,册封做太子以后,持盈又把他抱到自己的福宁殿里来养。

    那是崇宁元年的十二月,即将过新年的日子。

    一岁半的太子赵煊在福宁殿的侧室里安睡,皇帝持盈从文德殿早朝回来,心血来潮想要去看一眼儿子,十分不巧,那天负责逗赵煊睡觉的宫女正支着脑袋打瞌睡,见皇帝来了,匆匆忙忙站起来,衣袖拂到了一旁的香炉。

    咣当——

    香炉打翻在赵煊耳边,把年幼的皇太子吓得魂飞魄散,高烧三日三夜不退险些丧命,虽然后面转危为安了,但也留下了一个不能听见响声的病症。

    那一个新年谁也没过好,皇后还大着肚子,听说长子出事,当场昏倒,一醒来就立刻跑到福宁殿里,夫妻两个你来我往地吵了半个时辰,最终皇后将太子抱出了福宁殿自己养育。

    1

    而崇宁年间最大的宫廷案也来源于此,不知道谁说那天的香炉是皇帝故意扔的,只为了杀死自己的亲儿子。这消息查来查去,源头竟跑到了坤宁殿。不知是出于心虚还是愤怒,新皇帝血洗掖庭,更是欲盖弥彰地将严查的告示贴在坤宁殿的外墙上,被皇后愤怒地撕去。

    从此帝后不谐,人尽皆知。

    持盈沉默地坐在椅子上。

    两马嘶鸣,马车内天翻地覆,一阵乱响——

    持盈忽然想起来,那一年赵煊在福宁殿里哇哇大哭的时候,他信手扔的是什么东西。

    也是一只香炉。

    持盈不肯承认他全然忘记了赵煊不能听响声的病症,因为他一直标榜自己是个好父亲,不管是对赵煊还是对赵焕还是对别的孩子。

    不过,他自己三岁丧父,本身也不知道父亲什么样。他去蔡瑢家里,看蔡瑢怎么对孩子,就照猫画虎学了来,问两句功课便觉得自己很是关心了,只除了特别能撒娇讨乖的赵焕得了他几分爱宠,别的都是平平。

    因此,他从不觉得自己对赵煊有什么不到位的地方。面对李伯玉的质疑,他只窘迫了一下便为自己转圜道:“凤宾说的,朕知道了。朕去看看太子,若太子有失,朕定不饶林飞白。”

    而李伯玉面对皇帝的话也只是心下绝望,太子安危未知,皇帝竟然还不提要杀林飞白,不饶两个字和自罚三杯也差不了多少了:“臣唯望陛下修德,远离他那等妖蛮道士罢了!”

    1

    他这话简直是骑在持盈脸上骂人了,但国朝素重儒臣,持盈又正是理亏的时刻,加上十几年来脸皮功夫已成,等闲话也就不放在心上。只在心里骂了一两句林飞白谎报欺瞒,明明说是偏僻小道没人看见,转头台谏御史官都打上门来了,若是赵煊有所闪失,他真是跳进黄河也洗不清了!

    他腹诽完林飞白,又骂起赵煊来,被人欺负了何不直接来找他,起不来了找太子府令来福宁殿告状也成,非得唧唧歪歪地在东宫躺着,着这帮大臣来对他蹬鼻子上脸说皇帝不爱不慈,也不知道哪里亏待他了!

    持盈一边在心里把人都骂了个遍,一边又只能理亏地去看赵煊——毕竟他在林飞白冲撞太子之后还如常召见,本身就是在狠打太子的脸了,他倒不在乎打赵煊的脸,按照赵煊的性格来说,他打了赵煊的左边脸,赵煊还会把右边脸转给他,只是这么一来,林飞白就保不住了。

    为了保住这胡蛮道士,持盈也只能去这么一次。

    从法理上来说,卑不动尊,持盈既是君又是父,就应该让赵煊来拜见他,没有他去东宫的道理,于是在李伯玉看来,林飞白冲撞太子以后,皇帝竟然亲自去慰问,这次纳谏的态度史无前例、前所未有的好。其实他忘了,不说皇帝数次驾临嘉王赵焕的府邸,王甫、蔡攸的府邸皇帝也没少去,甚至蔡瑢的丞相府和皇帝的福宁殿还通有密道,卑动尊的事儿,持盈兴致上来的时候从来没少干。

    倒是东宫,持盈第一次去。

    他并没有摆皇帝仪驾,只是带了几个内侍,就从福宁殿转了出去,显然也不预备让赵煊太有脸。

    太子赵煊的性格和皇帝迥异。

    皇帝好谈笑,而太子性木讷;皇帝赋性奢侈,太子素尚简朴;皇帝崇道,太子则对此教敬谢不敏。

    皇帝即位以后,大修延福宫,起宫观,从江南千里迢迢运送万寿花纲来京,从闽南运来荔枝树栽在宣和殿前,世间珍宝皆囊括于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