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六 (第3/4页)
夏坤过去拿起电话筒:“hello!……”是章晓春来的电话。 话筒里,章晓春柔声地关切道:“夏老师,纽约的温差比洛杉矶和奥兰多低,你一定要注意身体!” “嗯嗯,这边的晚上是凉些,你放心,老师这么大年纪了,知道。倒是你要注意身体,别太亡命太累了。” “嘻嘻,夏老师,你有多大年纪哪!在别人面前充老。老师,你不知道,你走后,我好想你……” 夏坤心里莫名一热:“小章,老师也想你呀。”说了这话,又觉不自然,“呃,对了,小章,我想给一个朋友打电话,可她家里的电话坏了,联系不上。” “你朋友家有传真没有,你可以试一试。电话有故障可以改用传真通话的。” “啊,这倒是个办法……” 与章晓春通了话,心里很感谢她这么关心自己,又这么及时地来了电话,提供了这么好个信息。急急地掏出宁秀娟给他的那张字条,那上面写得有史莹琪的传真号。高兴极了,立即按那号码拨了。通了,却是传真信号。 夏坤放下话筒,心里万般遗憾、惆怅。想回屋去,听见了一阵钢琴声。他循声走去。是钢琴室内有人在弹琴。夏坤在部队时,当过宣传队长,各种乐器都喜好一点儿。平日在家里,空闲时也常爱听听电视或收音机里的音乐节目。有时,也用录音机放了听。这些年来,国外的许多名曲都在国内盛行,他也买了不少中外音乐精选磁带,静下心来听听,确实是一种享受。是柴可夫斯基的《悲怆》。 推门进去,室内只有一位黑人小伙子在弹琴,见他进来也没有理会,继续弹奏。他那手指头很长,并不十分灵巧,弹得很投入。夏坤就在一旁坐下。前边,有一台29寸的大彩电,他想去开电视机,又没有去,就闭目听那黑人小伙子弹琴,思绪随那琴声飘忽。他想着就在这个城市却不能立即相见的史莹琪,不知她这些年如何过的。他曾听邱启发的老婆赵佳秋说过,史莹琪的婚姻并不美满,深入的原因也说不清楚。那年,同学聚会时,也听另一位女同学说过,史莹琪有段时间很消沉,曾有过轻生的念头,也说不清楚原因。就认定是自己的那封糊涂信造成的。不想,她居然来了美国,还攻读博士,在同学里面也算是混得不错。她现在怎么样了呢?心里热漉漉地,琪姐,他心里喊,无论如何我一定要见到你! 母亲对他说过,他曾经有一个亲生jiejie,在还未满月时,在西安城的一个冬夜,被母亲闷死在被子里。母亲那时年轻,睡得好死,醒来时,才发现她生怕冻着的女儿已没有气了。她哭得好伤心。开汽车的父亲淌着泪,又怕母亲有个三长两短,极力宽慰。当晚,父亲抱了他jiejie,到荒山里埋了。母亲每每对他讲起,就伤感不已。他4岁时,父亲患肺结核病去世。而立之年时,母亲患脑溢血病故。现在,结发妻子又离婚外嫁。 他幼年时就想过,孤独时也常想,自己的亲jiejie要是不死该有多么好。 《悲怆》停了,夏坤睁开眼睛。那黑人小伙子站起身来,对他友好地笑。他走过去,坐到钢琴前。弹什么呢,这些国外名曲,他喜欢听,却不会弹,想了想,弹起《二泉映月》,这是瞎子阿炳用二胡拉出的曲子。那黑人小伙子没有走,站在他身后听。他就更用心弹,这曲子不适合于弹钢琴,他还是把这曲子弹完。而后起身,朝黑人小伙子一笑。黑人小伙子又坐上去弹福斯特的《可爱的家乡》。弹完,又让他弹,他就弹了《一条大河》。而后,那黑人小伙子又弹了圣一桑的《天鹅》,他又弹了《纤夫的爱》……一曲又一曲,他俩谁也没有说话,相互用音乐交谈。 夏坤才发现,室内已坐了十来个不同肤色不同年龄的男女学生。他们被这东方和西方的音乐召唤来了,都不说话,用耳朵用思维用心声交流共鸣。 那黑人小伙子额头缀汗了,夏坤身上也冒汗了。当夏坤弹奏完《梁祝》时,那黑人小伙子喊了: “ok!” 夏坤也对他笑:“ok!” 屋内的人们鼓起掌来。 夏坤心里真舒坦。 夏坤离开钢琴室后,那黑人小伙子还在弹奏。弹奏的是《维也纳森林》。夏坤的脑海里就闪现出西藏高原的原始森林。20世纪70年代初,他随军区后勤部宣传队进过西藏,每天为沿途的一个兵站演出。他是队里的编导,又弹扬琴,还兼表演节目、舞蹈。遗憾只到了西藏的昌都就返回了,否则,他一定要去西藏那个军医院找史莹琪。 路过健身房时,他推门进去,有几个穿健身衣的男女学生在健身器上锻炼。他在国内见过不少健身器材,他们医院里就有,却没有时间、精力和兴趣去练练。就脱去外衣到各种器材上都去试了一试,直到大汗淋漓。 开门进屋时,见那个下夜班回来的美国姑娘正在客厅里吃点心。他俩互道了晚安,那姑娘看他的目光有一种审视。他心里想,她一定以为我这么晚出去干什么事去了吧?又自笑,怎么能凭眼神乱猜测人家的心思呢,就想到了章晓春说的什么形体语言来。 第二天,是星期六,属休息日,夏坤起床后洗漱毕,到客厅边的灶上下面条吃。那意大利姑娘和美国姑娘正各自在吃自己做的早餐。一个吃的是沙拉,一个吃的是汉堡包。夏坤下好面条,放了油辣椒,又加涪陵榨菜,美美地吃。想起什么,去拿了两包包装精美的涪陵榨菜,分送给两位同套房的姑娘。两位道谢,接过了。三人都各吃各的,无话。 饭毕,夏坤决心去大都会艺术博物馆看看,出国前,北京的一位到过美国的医学同行告诉他,那儿一定要去。如有兴致,带上面包,可以在里面转上一天。 乘上了无人售票的公共汽车,穿越了几条大街,到了。 这大都会艺术博物馆的建筑外形并不时新,却气势宏大。集世界各国各地区的博物精华于馆内,夏坤真是一饱眼福。大半天时间,他转悠了“亚非拉”。他在中国厅内转悠的时间最长。有中国长城的巨幅油画,长城脚下有周口店的猿人化石图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