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
一 (第7/7页)
好酒座。杨雄奉石三上座,他一定不肯,主客一西一东相对坐下。等小二点上茶来,张老庆才说:“节级是熟客,晓得口味,羊身上打主意,批切羊头、羊白肠、下水汤——” “不用这些粗食!”杨雄打断他的话说,“拣好的配四碗四碟来!” “何须如此靡费?”石三微皱着眉说,“闹这等虚文,就难奉扰了。” “总得略成敬意才是。”杨雄忽然转念,“既如此,便听石三哥吩咐。老庆,你不丰不俭,看着办。” 石三听得这一说才不言语。候张老庆转身去了,彼此又重新叙问姓氏乡里。 等杨雄自己叙过,石三才说:“我叫石秀,祖贯是金陵建康府人氏,自小学得些拳棒在身。我那师父枉有一身武艺在身,吃仇家陷害,误遭官司,出不得头,落得个怀才不遇。为了一肚皮牢sao,惯打不平。我学了恩师的榜样,一生执意,要打尽世间不平,故而都把我叫作‘拼命三郎’。为这上头,不晓得吃了多少亏,只是改不得。” 说到这里,热酒冷碟送到桌上,杨雄亲自把盏。“石三哥,先敬一杯,敬你的侠义心肠。”他说,“莫道打不平吃亏,也交得几个血性朋友。” 这是他自道有血性。石秀不免刮目相看,见他黄渣渣一张四方脸,稀落落几根老鼠须,看上去有些窝囊,实在倒是忠厚的底子。这个朋友交得长! “既是建康府人氏,”杨雄又问,“怎的到了蓟州?” “这也是运气坏!”石秀呷口酒,抑郁地说,“三年前随叔父来此地贩运牲口,哪知遇着兽瘟,消折了本钱。我那叔父一急一累,病倒在半路上,一病消亡。我回乡不得,流落在这蓟州,卖柴度日。” 2 “这却不是一个长局。”杨雄沉吟了一会儿说,“石三哥,你今年贵庚?” “虚长二十八。” “比我小八岁。”杨雄迟疑着说,“有句话说出来,不知你可肯应承?” “杨兄,你尽管说。” “你我在蓟州都是异乡,也都无兄弟,结义做个异姓手足如何?” 听此一说,石秀便觉心头有股暖气浮升,然而转念又觉心冷,自己流落他乡,干了这个营生,与乞儿相去也就在一肩之间。杨雄虽不是什么达官显宦,也是蓟州城里有头有脸的人物,两下身份不配。世间尽多笑人的人,说起来是石三趋炎附热,这话难听。再说与杨雄一面初交,究不知他的心性如何。一时为了救他免了一场羞辱,心热热地只要报答,待几时消淡了今天这一段事故,嫌自己贫贱,走到人前辱没了他,心生厌烦;或者倒觉得少不得周济结义兄弟衣食,成了累赘,懊悔当初不该多这么一句言语。那时自己倒说不出绝交的话,也只有跟他一样悔不当初了!这样转着念头,便久久无语。杨雄却又催了:“这是好事,你答应了吧!” “好事倒是好事。”石秀答道,“自嫌高攀不上。” “说哪里话来?我又不是什么官宦出身,怎说高攀不上?没有想到,你也存下世俗之见!” 江湖好汉就经不住激,说石秀存着世俗之见,这话他不受,于是转弯抹角想到的顾虑,一起抛在九霄云外,慨然应允。 “大哥的抬爱,我从命就是。”说着便站起身来,双膝弯倒。 2 杨雄喜不可言,赶紧也回拜了下去,扶着他的手臂不叫他磕头,接着便拽了起来,眉花眼笑把石秀从头看到底,“兄弟好威武仪容!”捏一捏他的膀子又说,“好结实身胚。”等张老庆在柜头里得知其事,赶来相贺,杨雄越发欢喜,只叫:“大碗酒来!我今日要和兄弟吃醉方能罢休。” 这一成了手足,情分立刻不同。杨雄问石秀住在何处,听说只在土地庙设一张草铺,便相邀到家去住,又说当天就唤裁缝来做衣服。接着又提到巧云,直言不讳地告诉石秀,原是二嫁,人才出色,就脾气骄纵些,亏得老丈人极其明白事理,相待甚厚。 “说着曹cao,曹cao就到!”杨雄一手扶着桌子站起,一手指着店口说道,“那就是我丈人。” 石秀不敢怠慢,起身往外看去,只见一位清瘦老者,面貌和善,精神健旺,心头便是一喜;因为他已听说他们爷婿同住,潘公自是一家之主,自己搬了去时,遇上这么一位长者,就好相处了。 “咦!”杨雄问道,“爹来做什么?” “听说你和人争斗,不放心,特地寻了来。”潘公问道,“可是张三保?” “不是这狗贼是哪个,使得好毒的法子,差点吃他的大亏,幸得我这个兄弟。” 于是引见了石秀,杨雄奉潘公上座,细说经过。潘公也听得高兴。“三郎好俊人才!”他说,“我女婿得你做兄弟,彼此帮衬,再好不过。既是孤身在此,何不搬了家去住,也热闹些。” “我原是这等说,兄弟已经允了。” “打搅不安——” 2 “休说这话!”潘公急忙摇手,抢着说,“说这话就不是自己人了。” “是!”石秀恭恭敬敬说一声,“我遵潘公的吩咐,明天搬了来。” “何必明天!”潘公看看日色,“这顿酒似乎也吃得久了,趁早回家去铺设好了,黄昏消消停停的,尽吃得晚也不碍。” “爹说得是。”杨雄起身会了酒账,让潘公走在前头,一左一右,迤逦而回。 到得家去,潘公一进门就喊:“女儿,快来见叔叔!” “可是老悖悔了!”潘巧云在厨房里嗔道,“哪里又出来叔叔!白日里说梦话。” 潘公膝下只有这么一个女儿,从小没娘,未免骄纵,平日语言无礼,只当闹着玩,不在心上。此时有初上门而且初见面的石秀在,深怕他看轻了他家没有家教,脸上有些挂不住,讪讪地说:“三郎,你那嫂嫂平日说话原是这等疯疯癫癫的,往后语言上有句把上下,你休理她。” “不敢!”石秀答道,“想必嫂嫂是直心肠的人。” “正是,正是,她就是心肠直。” 说到这里,只见帘子一闪,探出一张脸,灶下出来,脸上红馥馥,头上灰蓬蓬,系着条青布绣花围裙,正捞起一半在擦她那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