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29:媚蛊(,,修罗场,婶侄,)。 (第1/2页)
第三日早朝,太极殿。 头戴十二冕旒,身穿衮龙朱袍的南楚帝王坐在大殿上。 这位稳定南方局势,从胡乱中保住大部分中原土地的帝王并不像民间传言那般唯唯诺诺。相反,一双凤眼敛住锐利,不怒自威。 元昭帝状貌温恭,对谁都一团和气,笑眯眯的看起来十分好说话。实际上笑里含刀,温声细语就将人发落。 能在北楚十六王中混出头,又把称帝热门选手南山王熬死,夺得大统建立南楚的人怎么可能是一枚软柿子。 三吴这片土地,历代的君主,玩得最溜的就是一手制衡之术。 士家大族锋芒过盛,皇帝不想成为他们的傀儡,就要想办法给他们找点别的事做,比如权斗。 夏侯治就让姚家和秦家斗了一辈子,从他登基开始,斗到大司马秦释叛乱被斩。所有人都以为那个时候,就是秦家的丧钟敲响了。 秦家要失势了? 不,秦家失势了,谁来替他牵制野心日益膨胀的姚国舅? 卧榻之侧,岂容他人鼾睡。*1 继续斗,斗到世家大族筋疲力尽才好。 所以他没有处置秦寅,让他好好当他的丞相,大司马这个位置也没有落到姚晦头上,而是被他随手赐给了丽妃的父亲马九轩。 最近这段时间还算安稳,等大小官员将那些鸡毛蒜皮的事情上报完,就差不多要退朝了。 在元昭帝旁边伺候的宦官正要开口,丞相大人有动作了。 “陛下,臣有事启奏。” 夏侯治一扬手,“丞相有何事禀报?” 他和丞相是共筑大业的手足,以前也是毫无嫌隙。可惜丞相年纪到了以后也开始有自己的小心思了,而南楚才建立了十年,他不可能快刀斩乱麻地把这些肱骨之臣发落了,否则这个草台班子就等着散吧——所以大多数时候,夏侯治都是睁一只眼闭一只眼。 他回想了一下这两天有没有得罪丞相,嗯,上次丞相到他面前诉苦还是因为他家老二送了一个美人给不务正业的都亭侯。 这都过去这么久了,谁又给丞相找不痛快了? 太子? 应该不是太子,太子这个储君之位要坐稳还得靠这些老古板,没必要给自己找麻烦。 元昭帝心思瞬息百转,这厢丞相也开口了,“我儿秦岫在钟山遇袭失踪,搜查一日,至今下落不明。还望陛下为老臣主持公道!” 虎贲中郎将戚豹和大将军赵晗闻言一惊! 坏了,那天来偷听的不会是这老匹夫的儿子吧? “竟有此事?朕立刻下旨让廷尉*2彻查此事!” “犬子在虎贲军当值后失踪,老臣希望戚中郎将能协助廷尉调查此事。” “准。” “犬子在城外失踪,昨日已拜托石大人搜查一日,可惜石大人人手不足,未能找到犬子的踪迹……老臣希望借燕南侯和赵大将军的人马一用。” 石大人指廷尉石祝湖。 站在旁边的太保姚晦:你好,怎么还有我儿子的事? 戚豹和赵晗:悬着的心终于是死了。 秦寅在朝上自曝,相当于直接告诉赵晗和戚豹:偷听你的是我儿子,你密谋反叛就算了,还把我儿子伤了,你现在想想该怎么办吧! 京畿有燕南侯的九千狼兵虎视眈眈,赵晗本来也不敢轻举妄动,找上戚豹只是未雨绸缪。谁知道他刚拉拢第一个中立党,就被秦家人抓包了。 元昭帝:好好好,刚想瞌睡就有人递枕头。 “好,需要多少人马,丞相尽管提。” “不多不多,借燕南侯两千人马往北搜,借虎贲军两千人马往南搜,借赵将军三千人马向西搜,就由平西将军家的小将军领着吧,再借赵将军三千人马向东搜,由郭校尉领着……” 赵晗气得吹胡子瞪眼,找个人要借他六千兵马?做他的春秋大梦去吧! “秦寅老儿,你欺人太甚,一个大男人光天化日之下能丢到哪去?还需要借几万人马来替你找儿子?” “哦?大将军有意见?也是,大将军与中郎将关系好,前几日还在一起同游山林——如此,便把戚中郎将的人马算在将军队中,将军再拨两千人马和中郎将一起朝南搜吧!” “你!” 他屯在京郊的一共就一万二千人马,大头还在东北驻守,秦寅轻飘飘几句话想挖走他一大半的人?! 赵晗气个倒仰,既然已经暴露了,大不了拼个鱼死网破,“丞相要这么多人马做什么,莫不是……” 眼看大将军马上就要口不择言,姚晦开口了,“丞相爱子心切失了些分寸,可以谅解。” 姚晦没想到这节骨眼上,赵晗能犯蠢让秦寅抓了把柄。等于是他们把姚戾从西北喊下来,反而便宜了秦寅,让秦寅来削弱了赵晗的势力。 鹬蚌相争,但姚晦可不愿意让秦寅当这个坐享其成的渔翁。 “我看不如这样,中郎将失职在先,贬为散骑常侍。至于姚戾,他身体抱恙,难当大任,还是继续在家休养吧。赵大将军也不必拿八千人马出来,就近调四千人马,分成四队,由顾家、沈家、严家、郭家的小子们领着搜查。” 顾家和沈家是太子党,与姚家交好,严家和郭家则是站在秦家这边。 五五分,这样大家都没意见了吧! “好,就照国舅说的办,退朝吧。” 还就调四千?本来他一万二对上姚戾那九千精兵都够呛,再挖他四千人走,这不就等于把他的保障全砍了吗? 赵晗还想再争取一下,被旁边的姚晦拍了拍肩膀。 “虽然不知道大将军和丞相起了什么龃龉,但大将军最好还是明哲保身,按照丞相锱铢必较的性子,四千人马可满足不了他的胃口。想想远在豫州的兵权,大将军还是早点回去思考对策吧,何必在这里和陛下多费口舌?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