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
第206章 一片金黄色 (第2/2页)
八戒和它的那些兄弟姐妹们,就跟吹了气球似的,长得飞快。 不但没了小时候花皮小野猪时的可爱,而且这性子也是越来越野,除了没事儿就喜欢跑泥塘里打滚,把全身弄得脏兮兮的。 还喜欢在外面到处乱窜,要不是八戒还算听话,而且在一众兄弟姐妹中颇有几分“猪头”的权威。 知道村子里的那些庄稼不能祸害,再加上宁家大院正好处于村尾,离村子也有些距离,估计早惹上不少的乱子了。 可就算是这样,也能时常能看到空地、山坡上被八戒和它的兄弟姐妹们拱翻的痕迹。 而且这帮家伙把自己搞得脏兮兮也就算了,连带着把猪圈也给弄得臭气熏天,让宁致远不得不把后院的猪圈给拆了。 趁着村里修路结束的时候,请人在院墙外靠着前院鱼池的位置重新又修了一间,跟原来差不多大的猪圈。 原本按照大妞的想法,既然要重盖干脆就盖大些,毕竟八戒和它的兄弟姐妹还没完全长开。 而且,等年底出栏之后,还能再多弄些猪崽子放里面一起养着,养上一年半载的到时候也是一笔不少的收入。 只可惜,宁致远对养猪实在是没有太大的兴趣,这种杂食性的牲口,饲养起来麻烦就不说了,这猪圈的环境实在是让人头痛。 好在,宁致远也知道这猪要是养好了,确实象大妞说得也是个不错的收入渠道,所以,干脆决定跟蘑菇房一样分包出去。 反正李家洼的村民家家户户都有养猪的经验,再加上有八戒这只种猪在,相信与当地土猪繁殖的后代品质方面肯定不会差。 至于八戒的那些兄弟姐妹,考虑到这玩意儿的性子实在太野,宁致远还是决定,等长到一定份量后,还是宰了的好。 毕竟抛开性子太野不好管理方面,这纯野猪的rou质瘦是瘦了,但腥sao味却比家猪重得多。 而市面上真正好吃的野猪rou,其实是那种纯种野猪与家猪杂交后的品种,一般只有百分之五十到七十五的野猪血统。 这样的品种,不但在rou质上正好集中了野猪与家猪的长处,同时又避免了性子太野,不好管理的弊端。 而且,一旦分包给村民去养的话,除了不用再受到猪圈的“毒气”污染之外,养殖的数量上也比自己一个人来得多多了。 正好公司刚筹建好,眼下正缺生意做,这要是能规模化的养殖这种杂交猪,多少也是一个经营的项目。 “可惜八戒还没成年,当不了种猪,这门生意看来最快也得来年才能搞起来了,唉!为了公司,我容易嘛!” 转完这些念头之后,不忘给自己的“劳苦功高”感叹上一句的宁致远,这才背着手施施然地往村口方向走去。 当然,宁致远也知道这种感叹顶多自个儿想想,真要是说出去,一旦被两个死党听到,那下场,肯定会灰常惨。 因为眼下也是金秋时节,离秋收也没多久了,一路行来,宁致远到是碰上了不少在自家稻田里巡视的村民。 放眼看去,一片片的金黄色随风起浮,虽然这些稻田跟宁致远半毛钱的关系也没有,却依旧能从村民们欢喜的神色中分享到那种丰收的喜悦之情。 看了看村头,没发现车影的宁致远,干脆脚下一转,往李老实,不对,确切地说应该是自家的稻田走去。 都说有比较才会有差距,这话一点都不错。 虽然都是稻田,也都是一片沉甸甸的金黄色,但等宁致远到了近前之后,却发现自家的稻子要比其它村民地里的好上一些。 稻穗的颗粒即大又饱满不说,而且枝杆也要比一般的稻株来得粗壮不少,随手摘了几粒扔进嘴里嚼嚼,米香非常的纯正。 只可惜,这几亩水稻田的长势虽然很好,但落在宁致远的眼里却不算什么,毕竟空间里种出来水稻可比这强多了。 不过,宁致远不在意不代表村里人不在意,都是在地里刨食儿刨了几十年的老手,谁还看不出来这其中的区别。 所以,宁致远刚在稻田边蹬下没多会儿,就有几个村民围了上来,虽然没谁开口就问,但话里话外的意思自然是不言而喻。 而对于村民们的探究,正观察着稻田里那些时而出现时而隐没蟹将军的宁致远,一点儿也不意外。 不过,关于这几亩稻田能长这么好,全亏了自己时不时往里面灌些灵泉的真相自然不会傻到说出来。 好在,对于这种问题,对于农业大学农学院大四生的宁致远来说,即使没有事先准备也不是什么难题。 当下就客串了一把农科站的技术员,将稻田养蟹对稻子的一些好处,以及生态种植的各种优势,说得头头是道。 当然,说完了好的一面,宁致远也没忘记将弊端给挑明,免得有人头脑一发热也跟着搞了,万一搞不好,那可就麻烦了。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