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太监】无根苦莲(上) (第1/3页)
半艺半妓,孤莲味苦,一支秃笔写不尽;无根无名,太监命贱,七十余年泪不全。 不对仗不合规矩,瞎写的 一九八五年,一位七十一岁的老人戴着老花镜,沾着唾沫翻账本子。 录音机滋滋啦啦放着歌儿,莲华新买的磁带,据说是公益歌曲。 “轻轻敲醒沉睡的心灵,慢慢张开你的眼睛/ 看看忙碌的世界是否依然孤独地转个不停/ 春风不解风情,吹动少年的心/ 让昨日脸上的泪痕,随记忆风g了/ ……” 细看,细瞧,账总都还清了,老人舒出一口气。 又掏出手绢来,手绢是尼龙布的,印花已经洗得很淡,但很g净,要是凑近了,还能闻着胰子味。手绢裹着一把票子还有存折。其实很不少,老人省吃俭用的,留下的能给闺nV凑套商品房。 老人又从笔筒里m0来唯一的钢笔,在一张广告传单背面写: AinV莲华—— 陈莲华厂子下班后,给爸买了点菜送去。 一推门就看见爸平躺在床上,未盖着被子,双手交叠在腹前;老花镜搁在桌子上压着张广告纸,广告纸反面朝上,上面是爸的字迹。 莲华以为爸睡了——因为面容十分祥和——即没做动静,拿起那张纸来看。 AinV莲华,我灯灭矣,现金及存折内共某某某些钱整,只留与你。 将桌上木盒与我一同下葬。 父陈诸 陈莲华眼泪一冲,颤颤摇着头扑到爹身上去,一时竟出不了声,过两三分钟才嚎啕道:“爸——爸爸——!” 陈莲华的丈夫李志刚是机修厂的工人,跟陈莲华谈恋Ai时颇听过一些陈诸的流言。但陈莲华漂亮,人泼辣能g,再说李志刚自己又不是什么高门大户出身,于是咬着牙跟陈莲华结了婚。 李志刚的父母先前百千个不愿意,李志刚带陈莲华回家时,李父特地放王传林的评书《清g0ng秘史》,听得陈莲华脸一会儿绿一会儿白,咬牙捱了半拉钟头。 一出李家家门,陈莲华抬手给李志刚一大嘴巴子:“呸!什么东西!打不得老的,我还打不得老子的儿子?高低脸儿,姑NN还不伺候呢!告诉你,我爸从小把我惯大的,我们虽然不是大富大贵,但姑NN我从小没受过别人的气!这个婚,要么你出来结,要么就跟你爸妈结去!” 李志刚隔日便唯唯诺诺地搬了出来,气得李母叉着腰在门口骂“有了媳妇忘了娘”,如此云云。 不过,等陈莲华的嫁妆一进门,李家父母脸sE便渐渐缓和,邻居街坊也酸不溜丢恭维:“诶呀,这也是好福气呀,那什么就这一个闺nV,钱可不就都使在这上头?志刚好福气,李叔李婶好福气哇,那闺nV又没认弟兄,等老的一Si,还不都是那姑娘得那家产——李叔李婶好福气哇!” 陈诸X格谦和,受过不俗的教育,话虽然不多,亲家却再也不好在人前拉脸,日后往来走动,两家竟也和和气气。后来陈莲华添了一儿一nV,李氏夫妇更是觉得儿媳称心,及至陈诸去世,葬礼排场摆得很大,很T面,让想看笑话的街坊扑了一脸灰。 葬礼那天,李家亲戚有个小孩碎手碎脚,不知从哪儿m0出个盒子,得意洋洋跟岁数更小的孩子说:“这里头是啥,你猜猜?” 更小的那孩子摇摇头,大孩子说:“你知道太监没鸟不?他们都是切下来的,听说还用油炸过!这里头就装着那老头儿的‘鸟’,待会儿要一块放棺材里。” 小孩子一听就要抢,大孩子自然要躲,一拉一拽,盒子掉在地上撞开了,两个孩子屏息凝神,都想看看那“鸟”是什么样儿。 可惜没见着“鸟”,里头只有一个吊坠——不如说是怀表吧,翻盖的口杯直径大小的银盒,啪嗒一打开,里头却不是表,只嵌着一张小小的极模糊的黑白相片。隐约能看出来是个nV人,穿着绸布袄子,面目却是一点儿看不清了。 “你们两个Si孩子!”李母眼尖,冲过来给了一人一后脑勺:“Si人用的东西,晦不晦气?呸两下,快!” 一大一小孩子连连“呸”了两声,李母将那盒子重新装起来放回原处。 不多时,要起棺送去火葬场了,陈莲华嚎啕大哭着将那盒子放进棺材,李母也不带泪地呜呜嚎啕给众人听:“…亲家,别人怎么说你,咱都是一家亲的,你到那边可多给咱们说好话呀……” 哭声越来越模糊,不知过了多久,那小小的银盒子在烈焰中同老人的尸T一齐化了。 陈诸的一生就此结束了,享年七十一岁。 “陈诸”这个名字是后来才安在他身上的。 当时新政府严抓户籍制度,陈诸被抓到窗口去排队。 轮到陈诸时,负责录入的同志问:“姓名?” “柱儿。” “zhu?哪个zhu?” “就是柱儿。” 同志不耐烦了:“哪个zhu?给你写【天回诸宿照,地耸百灵扶】的‘诸’,行不行?” “行。” “姓什么?” “没有姓。” “怎么会没有姓?你爹姓什么?” “我爹……”柱儿咬了咬牙,改口说:“我没爹。” “没爹就姓陈。”同志啪地一盖章,从此陈诸就是陈诸。 陈诸还是柱儿的时候,很苦。 柱儿生下来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