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末第一兵法家_第四百七十章 罗马人的盾桥战术 首页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

   第四百七十章 罗马人的盾桥战术 (第3/3页)

盾桥和人梯只要搭一两个时辰,城可能就破了。

    针对护城深壕的第二个破解之法有了,第一个破解之法是担土填壕,第二个破解法,盾桥人梯法,经过实践,也非常实用。

    初步测试完毕,李孟羲依然心心念念罗马人的盾桥战术,索X试一试。

    1

    叫来刀盾士数十,李孟羲亲自安排战术。

    首先,城墙根不行,也不知南和城谁人设计的,城脚非常恶心,都没落脚的地儿。

    不方便借城墙C练,索X,去了城里。

    在城墙背面,过道处,贴着城墙,李孟羲绞尽脑汁认真想了所有和搭人梯有关的记忆,这些记忆中,有杂技团的表演,武校的表演,还有某些部队的对外演出,这些所有记忆。

    凭着这些一知半解的记忆,李孟羲边想,边拉人,拉站位。

    首先,靠着城墙,左,四个人,前二後二,这四个人,手中各举一盾,防着自己头顶的同时,左一之人右肩,右一之人,左肩,第二排,左二之人右肩,右二之人,左肩。

    这四个成四角站位的人,共用肩膀,支撑住一面大盾的四角,把盾支在肩上。

    然後,同样的布置,右边再紧挨着,同样四人,再支一盾。

    这样,就支起了两处一人高的踩踏点。

    本来,李孟羲想的是,一个人,腿分开,一脚踩一个踩踏点,可是实际C作一下发现,不行,

    1

    因为以八个人四四排列的跨度,分的太开了,人得劈叉。

    只好一个踩踏点,就站一人。

    李孟羲令刀盾士站上去,刀盾士站上去之後,李孟羲一下发现了另一个问题。

    盾牌方寸之间,人站上去,两脚几乎就跟立正一样,脚得并拢站,众所周知,这样站,不稳固,稳固的站法是,脚分开,两腿以三角形状站,三角形具有稳定X,这样才站的稳。

    这个问题,一时也想不到解决办法,暂时只能先放下,日後解决。

    第一排,人排好了之後,共计,底层是共八个人,有两个踩踏点,站了两个人,

    然後,继续往下排人。

    最低一层,八个人後,再跟八个人,第第二组,又有两个踩踏点,又两个人可以踩到第二层。

    然後,再第三组,又第四组。

    共计,在第一层,三十二个刀盾士,第二层,八个刀盾士。

    1

    此时,李孟羲令,第二层八人,前两人,站着盾双手顶头上。

    中两人,弯腰,盾顶头上,後两人,半蹲,盾顶头上。

    如此,三个高低差异悬殊的台阶出现了。

    李孟羲皱眉想了好一会儿,这也不对啊,这是台阶,不是罗马人的盾桥啊,罗马人的盾桥,是跟一个斜坡一样。

    想了又想,明白了。

    高低之间,还缺平滑的过度。

    於是再上人,令人於高的盾和中高的盾之间站住,然後站的姿势处於站直和弯腰之间,头顶盾牌,盾牌斜顶,盾牌接高盾和後面的中高之盾,竟然刚好,把两个高度接起来了,并且,过度平缓,是一个缓和的斜坡。

    李孟羲一看,这对了。

    照此法,再往人往缝隙里放,於弯腰站着举盾,和蹲着举盾的人之间,cHa一跪着举盾的人,此人手中的盾,也承接前後,也是一个缓和的斜坡。

    然後,从上到下看,高——过度斜坡——中——过度斜坡——矮,一溜直下。

    1

    李孟羲觉着,盾桥成了。

    还剩後续完善。

    因为第一层,所有人都是站着的,那麽於地面的人来说,是不可能一跳一人高,跳上去的。

    所以,得再搭出起始点。再找数人,续了数层,人从站到躬身,到半跪,到蹲,盾牌接着从高到低,一溜码到地。

    此时再看,人墙两层,从最高处,到最低处,落差从两个人的高度,到最低到地面,跨度平缓的一个斜坡下来。

    虽说,这还不是完整盾桥,只是一溜单桥而不是一整个大的斜坡,人力投放速度还是不够快,但这跟印象中的罗马盾桥,一样了。

    再者说义军的盾牌有缺陷,罗马人作战很依靠盾阵,罗马的盾又大又长,还有弧度,盾压盾一摞,严丝合缝的,跟屋顶一样。

    义军现在,盾大小各异,因此,盾桥搭成,并不太完美。

    李孟羲叉着腰,一脸自得的指给关羽看,“关将军你看,这用盾搭了个平坡,最多,可搭三层高,也就是三人高。

    要是低矮城墙,不用攻城梯,盾墙一搭,人顺着就能跑城头上去。”

    1

    不用李孟羲解释,关羽看着盾桥已出神良久。

    一边,李孟羲着人登盾桥一试,一士卒踩着盾桥,噔噔噔几步就爬到了最高点,其身形一点不晃,就跟爬坡差不多。

    李孟羲m0着下巴,若有所思。

    李孟羲忽然就想到了一件事,盾桥放在中原,於攻城无用,因为中原地域之中,但凡是个城,其高度绝对不低,盾桥就绝无建功之可能。

    李孟羲想起,昨日破城之後,跟刘备巡城,见到几个士卒在踹门。

    李孟羲想起,当时是想到了给攻城士配备手提的单兵破门椎,以方便破城之後挨家挨户的撞门搜捕溃兵。

    不仅搜捕溃兵有用,万一敌军gUi缩城主府等高墙深院之地,破门椎也能有大用。

    现在一想,盾桥攻不了城,只能攻两三人高度的低矮建筑,不正好,可以用来翻民居,或者攻城主府之类的地方。

    城主府围墙高度,往高了算,三人高的高度就不错了。

    盾桥能发挥用处的地方找到了,是破城之後,遇到敌军缩到民居里,或者缩到城主府中,此时攻城椎慢腾腾的没到,又没梯子,索X,直接搭盾桥,刀盾士三二十人,就能搭起一座盾桥。然後,士卒过墙如走坡,一秒,跑进城主府三五人,不一会儿,城主府就被攻破了。

    1

    有此盾桥战术,但凡日後破城之後在城中激战,我军士卒,十息可起盾墙,二十息可过墙,百息可克城主府,无往不利。

    甚至,不仅城中混战时盾桥有用,日後,攻城用投石机,投石机把敌城砸塌了,可城墙塌了,不可能直接塌完的,五丈高的城墙,塌了三丈半,还有一丈半。

    此时,还是需要攻城器械。

    又或者,盾桥直接就发挥了用处,刀盾士百十人聚集城下,搭三层盾桥,直接抵到城墙缺口,整个过程,耗时不过三两分钟,速度b从後方调集攻城器械还快的多。

    然後,攻城士沿着梯桥,一大群人腾腾腾腾就跑上去了。

    这兵力投放速度,远非攻城梯可b。

    一堆人沿着坡冲上去,挤也能挤进去了。

    说不得,於敌城坍塌之时,盾桥是最快的从缺口处入城的方法。

    盾桥用法,李孟羲至少知道了三种,一是,盾桥填壕G0u,二是,盾桥翻屋过府,三是,把敌城砸塌之後,盾桥乃兵力投放速度最快之攻破缺口之方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