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末第一兵法家_第三百九十五章 软旗与硬旗各自的优劣 首页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

   第三百九十五章 软旗与硬旗各自的优劣 (第3/3页)

起之时,雨一淋,冰再一冻,旗冻的y邦邦,再怎麽用力挥舞,都跟棍儿一样,舞不开。

    软旗的优点总结是,第一,轻便,第二,有三百六十度视角,第三挥旗烈烈,力感十足,可鼓舞士气,第四,旗面广阔,远超y旗。

    1

    而y旗优缺点是。

    y旗缺点一是笨重,二是不能有全角度视角,三是旗面较小,四是y旗不能烈烈挥舞激昂士气。

    y旗的优点则是,不怕风雨冰霜,不用用力舞动旗帜。

    结合两种旗帜之优缺点,李孟羲重新审视了一下该如何设计军中的旗帜系统。

    软旗与y旗,优劣各异。

    能否,集软旗y旗之优,使其轻便,醒目,无视觉Si角,能於风雨冰霜中旗面展立,且能动之鼓舞士气,李孟羲认真思索,不能得到答案。

    此时不能有答案,不意味着日後也没有答案。

    李孟羲把问题着重记下。

    营旗新做成,缺点还有,那就是不够方便。

    旗杆柄部应该削尖一点的,便於随手把旗帜cHa在地上。

    1

    鲁犁把旗帜扛过来时,旗杆柄部还是平的,往地上cHa非常费劲。

    当李孟羲在车上记完了软旗y旗相关,他去匠营,跟鲁犁提起旗杆的问题时,鲁犁嘿嘿笑了。

    原来,不用李孟羲提醒,这麽简单的个小问题,木匠们生活经验丰富,很容易看到此问题,然後顺手把旗杆削尖了。

    木匠们觉得不是事儿,在李孟羲这里,再小的智慧成果,也值得褒扬。

    问,是谁想到把旗杆削尖的,竟找不到了人,因为木匠们拿起旗杆几下就给削了,没人提醒,也没G0u通,无法确定是谁的想法。

    无奈之下,削旗杆的人,每人一斤粮。

    李孟羲学习能力b别人强一点,他想到,既然旗杆柄端可以削尖便於cHa进土里,其实,旗杆上边。可以安个枪头,尤其战兵,这一点极其必要。

    旗手手中拿着旗了,就没办法再拿刀了,旗手跟队冲杀时,如果旗手不能搏杀,那麽就严重浪费了一个人力。

    所以,十人队的队旗,其实就是个枪,上边绑了个旗,此旗手,既是枪兵,又是旗手,极尽人力之用。

    十人队的旗手毫无疑问,必须用旗枪,不然,每十人就有一人无法作战,人力浪费严重。

    1

    那百人队千人队的旗手,大旗之上,有无安枪头之必要?

    李孟羲深思熟虑之後,有了些结论。

    “按战场层级,十人队队旗最小,百人队队旗稍大,千人队再大,以使层层分明。

    故而,十人队旗枪轻便,搏杀无碍;百人队,旗稍重,若仗旗搏杀,稍笨重;至千人队队旗,旗更重,更不利搏杀。

    且百人队之旗,只百人从之,敌冲至前,旗手仗旗刺敌,旗须臾倒伏,无大碍。

    然,千人队之队旗,千人仰之,千目视之,责权重矣,不能有须臾之倾伏。

    故,千人队之掌旗官,不得伏旗刺敌,千人队队旗可不安枪头,亦严令,千人队掌旗官,敌临之时,不可倒旗御敌,可抱旗暂退,可cHa旗於地,拔刀自上前搏杀,而不可使千人队旗有片刻失匿。

    至於百人队之队旗,则不需此严令。”

    总之,百人队十人队的旗子,有安枪头的必要,且百人队十人队的旗帜也轻,用来杀敌也能用。

    但是,千人队旗帜就有点重了,不仅不方便用於搏杀,还因为千人队队旗是极其重要的战场标识,不能有失,所以,千人队旗,就算配枪头,也没必要拿之戳人。

    1

    步兵旗帜是这样。

    至於骑兵,貌似,骑兵的战术动作决定了,骑兵的旗枪,只要平端,藉助马速冲击,就能发挥旗枪的杀伤力,而根本不需抱着旗枪奋力猛戳。

    这就说明,步兵之千人队旗,拿着不能搏杀,骑兵之千人队旗,完全可以架旗枪厮杀。

    由此,军中旗帜系统的初步考量有了。

    步兵中,十人队之枪旗,用软旗,百人队之枪旗,也用软旗。

    因,这两级战旗有当做兵器来用的需求,若用y旗就太重了。

    枪旗用软旗,或许还能有实战之用法,把旗面抖起来,往敌人脸上扫,能扰乱敌人视线。

    步兵的千人队旗,则可用y旗,因此旗没有当做兵器搏杀之需要,用y旗重一点无妨,用y旗还能避免雨水和冰雪对旗面的影响。

    至於骑兵,十人队,百人队,千人队,队旗全用软旗,冰雪雨水对骑兵旗帜的影响没那麽大,战马跑起来的时候,速度极快,旗帜很容易飘扬起来,纵是有冰霜,颠簸两下,也给抖落了。

    综述之。

    1

    “军中旗帜,软y划分应如此。

    步十人队用软旗,步百人队用软旗,步千人队用y旗,万人队,用y旗。

    骑则全用软旗。

    若水军,则水军全用y旗,因,水上cHa0Sh,旗易Sh,再者,船上狭窄,无有挥舞展旗之空间。

    後勤各部,用y旗,其旗帜无有作战之需。

    守城之时,标识之旗,用y旗。守城之时用y旗,因城上狭窄,兵力不展,且城池固定,守位固定,各队标识之旗,cHa於城砖既可,不需占用一人力。

    y旗不怕风雨,无人挥舞亦展,於此时,y旗远优於软旗。”

    旗帜系统,再次进一步完善。

    只剩唯一不足,李孟羲未能找到一种具有软y旗两者优点的特殊旗帜。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