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末第一兵法家_第四百九十章 夜嚣嚣 首页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第四百九十章 夜嚣嚣 (第1/3页)

    义军已臃肿过十万之众,其中俘虏多的惊人,战兵才两三千之数。

    自截杀张梁部之後,义军只做一天休整,转向再朝西进,直向南栾城去。

    一路上,再无任何h巾阻路。

    又五日,离南栾城,只剩一日路程。

    前驱的斥候探得,官军围攻南栾城正急,四面城墙围的密不透风。

    义军中,众人商议对策。

    官军,也就是董卓部,把城围的SiSi的,义军就没办法cHa手攻城了,可张角被围在城中,张角之项上人头,代表着的是讨h巾首功。

    眼看首功在前,却与之失之交臂,李孟羲很是不甘。

    真要强抢军功,也不是没办法。

    董卓攻城正酣,义军若是强势把其中一向城墙的官军给赶走,抢占地方攻城,他董卓再气,兵力已被拖住了,他要麽咬牙忍了,要麽放弃其他三向城池的攻势来跟义军火拼。

    可董卓攻城打了这麽多天了,军力疲惫,他董卓纵是不管不顾的来厮杀,胜算必然渺茫。

    思及这里,李孟羲目视帐中诸人,建议,“我军不妨就压到城下去,也不做其他,就看着董卓攻城。

    董卓已骑虎难下,攻不是,停不是,有我等在背,必使他进退两难。”

    一旁,张飞这厮咧嘴笑了。

    李孟羲出的计策,太过欺负人。

    幸好,不是义军跑得快,不是义军攻城。

    董卓与义军不和,要是义军攻城,攻了半天,董卓来了,然後难受了,董卓也不用g别的,就带着兵,紮营在义军身後,那义军胆子再大,也不敢不防。

    於是,本来有两万人力全力攻城,有董卓虎视眈眈在後,为稳妥,义军必须得留出万人防备董卓。

    要是攻城稍有颓势,他董卓见缝驱赶我攻城士,见缝cHa上,彼时,不忍也得忍了。义军攻城半天,把h巾耗的差不多了,董卓来摘桃子,这便叫全为他人做嫁妆。

    万幸是,董卓在前,义军在後,反还能後发制人。

    是日,为十一月十七日。

    夜晚。

    义军事务越来越繁杂,但一切依然有条不紊。

    夜里,火把通明的四十处练兵场,依然不忘例行C练。

    李孟羲和刘备一起巡视之时,见到大多数练兵队伍,竟然已练到跑步走了。不知不觉间,跑步这一环节,甚至像模像样了。

    李孟羲不由停下脚步,他在外面,看着训练场的训练,抬头问,“唉,玄德公,这青巾兵四十人下放练兵,练了多久了?”

    刘备皱眉思索了好一会儿,“三十四……三十五日了。”

    李孟羲一听,第二批新兵训练的时间竟然超过一个月了。

    本来的计划是,以第一批训练完的四十人,每人再领四十人,训练一千六百人,然後再以一千六百,训练数万人。

    近来事务繁忙,不想不知不觉误了期限。

    一圈看过来,见练兵进度大同小异,几乎都是到跑步走一节,整个队列训练,除了最後的变队没有练,基础的全练完了。

    择日不如撞日,不如就今夜,核查练兵成果。

    和刘备一商议,刘备觉得也行。

    然後,刘备又使亲兵叫关张二人,一同前来观兵。

    关张二人到来之後,众多练兵场各教官已得到命令,说两刻後,验看各教官一月练兵之成效。

    这会儿,各处C练的队列口令声没有了,一处处练兵场中,头戴青sE丝绸头巾的青巾之士,一个个紧张的跟麾下新兵交代,一会儿可得上心,莫出错漏。

    本来,李孟羲是想突然袭击,不提醒,直接就去说查看结果,刘备拦下了,刘备说还是提前交代一句,好让人有个准备。

    同时,在青巾兵们各自做着准备的时候,刘备这边,也令众人把营里但凡能找到的火把柱子都给找了过来。

    为此,木匠营暂时停工,多余的柱子拔走用了,特别俘虏营,俘虏营一圈,都是火把柱子,亲兵们把火把架子全都拔走了。

    刘备是为布置一个练兵场,一个足够大的,能让一千六百人看清的练兵场。

    在紮营地之外,刘备找了一片空地,用火把围了起来。。

    场地不很大,但是火把架子cHa的多,半步就是一个火把架子,满满当当围的跟墙一样,只在两头,有队列进出的出入口。

    等场地布置完之後,时间大致也过了两刻了。

    刘备下令,令四十新兵队,列队前来。

    不大一会儿,新兵队列陆续来了。

    演练未开始,便初步可见成果。

    新兵队列一队接一队来,在事先,李孟羲也没让各队一起合练,都只是单练而已。

    新兵队过来,李孟羲随意帮着指派了各队位置,在各自教官的带领下,新兵队一队挨着一队,自动站的齐整紧凑。

    由此可见,整齐划一成功深入新兵观念之中。

    四十队,实则不足一千六百人,因为之前有南和攻城战,当时新兵也拉过去攻城了,Si伤了一百多人,现在在场,只有新兵一千四百多,有的队人数不满。

    这样也好,足数的队列是一种难度,缺人的队列,又是另一种情况,正好都练。

    四十队人,围着火把通明的场地,正好是围了一圈,都能看见场地中的队列动作。

    第一新兵队上场。

    开局略有不足,青巾兵教官是跑到训练场中的。

    按李孟羲所想,只要是没解散,时时刻刻动作都得按规则按章法来,哪怕是带队上场的动作,也得是标准的手臂抬在腰间的跑步动作。

    这是不足,但无关大雅。

    随後,青巾兵教官来到场地正中,以立正姿势站定,火把通明,四周都是围观的人,此时不同於平时单练,青巾兵教官有些紧张,连连吞了几口吐沫,而後,沉了沉心神,“集合!”朗声下令。

    此时,李孟羲又发现不足。

    不足之处在於,没有番号。

    喊集合,那麽多人,那麽多队,谁知道你是让哪队集合。

    现在是C练,无环境的g扰,容易区分,若是战时,是紧急集合之时,得有番号编制。

    第一队的百夫长喊集合,第一队的听到,都知道集合,其他队的知道不是在喊自己,於是就不被g扰,不至出错。

    在李孟羲想这个问题的时候,场外,新兵们动作迅速的朝场中跑。

    然後於教官面前,一个接一个站定,在人到齐的时候,队列同步完成了,没有出现有的队长有的队短,也没有出现有人找不到地方的情况,虽然还未整队,在边上看,四排横队,算的上非常齐了。

    从队列这头,看到那头,排与排之间,视线通畅,没有被遮挡。

    教官看人齐,“解散!”

    随即下令解散。

    新兵们听到解散口令之後,轰然四散。

    解散口令,也是口令,也得反应迅速。

    而不是说,解散之後,就意味着训练停止了,可以慢悠悠的溜达,可以原地攀谈了。

    在实战中,下令解散,可能是要让人赶紧往边上撤,给其他队让位置。

    毕竟,队列转移的速度还是慢,不如人散开移动的快。

    如所见,这第一队,教官的解散口令下达之後,新兵们散去迅速,可圈可点。

    新兵们聚了又散,教官原地不动,“集合!”他又下一令。

    散到各处的新兵们又迅速集结,依然是人到时,自动就找自己的位置,人齐时,队列也成了。

    “以第一排左一人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