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末第一兵法家_第四百六十六章 城中纷乱定 首页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

   第四百六十六章 城中纷乱定 (第2/2页)

破门进来之後,会卡了好长一段时间一动不动,想来,是被城门中的障碍物给挡住了。

    城门洞不长,没走一段,李孟羲便出了城门洞,外面光线一亮,李孟羲不由抬头去看。

    突然看见,走出城门洞以後,前边竟然还有一圈城墙和城门,李孟羲一下就站住了。

    他看了看前边城门,又回头,看了看身後的城门洞和头顶的城楼,再转过头,目光扫过周围一圈的低矮城墙,(……瓮城!)李孟羲忽然惊起,这里竟然有一个瓮城!而且,战前根本没注意到这点。

    有瓮城在,瓮城附近Si伤肯定会多,李孟羲打眼去看,他看到,小小的瓮城包夹的范围之中,如若是采石场,满地石头一个挨一个,满是大大小小的落石,於落石之中,箭支b前城门处落的还要密集。

    在落石和箭支丛中,伏屍着的义军甲士一眼望去,少说二三十人,正有担架兵搬开落石,把Si人给放到担架抬走。

    眼见有一人,被落石埋在其中,扒出来的时候,其满脸血迹,头上还有白sE的东西嘀嗒出来,李孟羲往Si人脸上一看,眉头直跳,幸好没带弟弟过来,战後收拢屍T,太血淋淋了,小孩子看多了血腥不好。

    第二道城门前,也就是瓮城城门前,一辆破损严重的攻城椎停在一边,轮子都歪了。

    走过去看了一下,轮子被砸坏了。

    有瓮城,破门的攻城队应该带梯子的,看瓮城城墙不高,很低矮,若有梯子,岂不很容易爬上去的。可是李孟羲想了一下,好像破门队没带梯子,一架没带。他後知後觉的想起,此次攻城战,疏忽太大了。

    入城,城中到处起火,走来走去的都是人,李孟羲茫然的往四周看了一圈。

    身後,跟李孟羲一块来的刘备的亲兵提醒,“军师,主公在那。”

    循着亲兵手指,李孟羲在城中处,隔着建筑物,隐约是看到了有一角旗帜飘扬。

    那麽高的旗帜,大概率是刘备的帅旗了。

    要不怎麽说,人走哪,旗帜得跟哪,旗帜有标识和联络作用,这会儿满城都是事端,到处都是人找刘备,若是没有个旗帜,众人到哪去找刘备,找不到人,事务全都耽误了。

    耽误了事,後果有大有小。

    往大了想,万一哪个小兵看到粮仓着火了,想赶紧找人救火,可是此小兵又没权调动足够人手,只能去找刘备。

    可小兵也找不到刘备在哪,满城焦急乱转,迟迟找不到人。

    这下好了,耽误许久,粮仓早被烧空了。

    一座城的粮仓,满仓粮草,有多重要。

    就因为没有旗帜,联络不顺畅,就是巨大的损失。

    李孟羲穿过七拐八折的街道,直接去找刘备。

    找到一处像是官衙的建筑,到官衙外,李孟羲抬头看,看到刘备的亲兵旗手,竟然爬上了墙,把沉重的旗杆立到了墙头上。

    李孟羲不由抬头多看了两眼。

    这肯定是刘备的主意。

    没想到啊,刘备也能思虑严谨,考虑到了城中不b营中的城中有房屋阻挡,旗帜被遮挡,难以看见,所以把旗帜竖在墙头高处,好让满城知晓。

    1

    李孟羲再一想,刚在城门那里往城中看,只能看到一个旗角,若是旗帜没放在墙头,可不就看不到了吗。

    又学到了一点。

    此可为永例,专为破城之後之加强联络法。

    入官衙,见人流匆匆,不少人出入,可见,正如所想,城破之後,事务繁杂,不少人来找刘备。

    李孟羲循着人流去找,找到了粮仓前。

    李孟羲瞅见刘备身边围了一堆人,正忙的不行,略一思索,李孟羲索X站在一边不上前去。

    事情若分个轻重缓急,众军士来找,自然是急事,急事优先。

    李孟羲往那一站就是许久,直到刘备身前人群散去,李孟羲上前。

    走过去,刘备看到李孟羲,直接就说,“里边都是粮草。”

    奥,粮草。

    1

    李孟羲往仓库里边看了一眼,“多少粮草?”他抬头问。

    “不少,但也不多。”刘备答到。

    李孟羲听明白刘备话里的意思了,此番一举破城,几乎把此部h巾所有人,都给包圆抓完了。

    一下抓了那麽多人,得管俘虏吃饭,若靠义军本来的粮食,支撑不了多久。

    现在得h巾粮食,虽不多,但能支应起俘虏们的口粮消耗。

    粮草缴获是此次破城最重要的事,若没这些粮食,俘虏抓了,等於白抓,因为要养不起了。

    留有人手在粮仓里清点粮食,刘备耳听城中依然纷乱,“走,我俩四处看看。”

    李孟羲点了点头,跟着刘备寻城。

    此时於李孟羲而言,他想去伤兵营看看,看能不能帮上忙,还想爬上城墙去看看,看看到底为何此番攻城,攻势不顺。

    李孟羲身上的事务,全在後勤方面,破城之後,李孟羲去哪都无所谓。

    1

    但刘备,破城之後,刘备必须待城里,以统管全局。

    随着刘备四处巡视,李孟羲见的最多的,是战兵们围着一家房舍哐哐踹门yu入。

    看到这一幕时,刘备李孟羲不约而同停下了。

    刘备本还想叫住战兵,让战兵们好生扣门,不得无礼,可嘴张开了,刘备想起,城被h巾占了不知多时,城里哪还有百姓。

    藏屋里的,肯定是h巾贼人。

    刘备索X闭口不言。

    而李孟羲,看到战兵们破门艰难,又是叫骂,又是用脚踹,用肩膀撞,迟迟难以把门撞开。

    相关记忆在此时激活了。

    李孟羲想起来了,好像看法制节目的时候,有时会有执法人员拿着一根小型的,就跟掷弹筒差不多粗细的小型撞门器,咚咚的撞门,破门效率b人撞高多了。

    或许,攻城之时,也有必要给士卒配备一些手提撞门器。

    1

    场景为,城破了,我军将士蜂拥入城,敌军残部gUi缩城主府,负隅顽抗。

    这时,城主府大门紧闭,门栓cHa的SiSi的,四边墙上爬的都是弓箭手,我军将士围攻城主府,跟攻一个小城差不多了。

    但此时,攻城椎慢腾腾的没到,攻城梯在全搭在城外,没有了。

    此时徒人力围攻,迟迟无法攻下,伤亡惨重,众军士奋力撞门,也是g撞撞不动。

    要是,按攻城兵力,二十人或者三十人,哪怕百人呢,百人配一个小的撞城器,遇到负隅顽抗的城主府也好,遇到躲进民居闭门躲藏的溃兵也好,有单兵破门器,民居的小破门,破门器咔咔两下,就把门撞开了,快捷高效。城主府大门厚实,五七个手提破门器的士卒同时砸,不一会儿,也能把门砸开。

    破门器尺寸,大致构造,材料,李孟羲全知道。

    尺寸按印象,就跟粗一点的掷弹筒差不多,粗细长短都接近,构造是,一根圆柱T,前後有两个手提环,单人两手提住,咚咚的就能砸。至於材料,木头可以,最好是又重又结实的榆木,如果想更好,用全铁的也行。

    以破门器的重量,单兵足以背负。

    那麽,此背负破门器的攻城士,不妨称之为【破门士】,简单好记。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