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第八十八章(别救我,我不想活。...) (第3/6页)
子身后小声说道:“临安郡王和赵白鱼二人皆有罪在身,是陛下亲自圈禁,您此时入宫劝说不是触陛下霉头吗?大夏是战败,主动求和,没有提要求的资格,待微臣拒了。” “嘶……孤已经把话放出去的前提下,你去拒绝大夏来使提的要求?” 高同知心一凛,看出表面笑嘻嘻的太子情绪不对,连忙拱手说道:“臣不敢忤逆殿下的意思,臣一番谏言都是为了殿下着想。” 太子冷漠地看了他一会儿,才低头理顺袖口:“高同知,你想学犯颜进谏的魏玄成当个千古名臣没什么问题,前提是记得孤也是你该敬重的储君。孤的太子之位还没废,说什么话做什么事之前,高大人当慎言。” 望着愈发恭敬的高同知,太子没什么意味地笑了笑:“好了,孤没想罚你们。那大夏来使的话也没说错,临安郡王才是促成两国邦交的大功之臣,宫宴不出席不说,还和妻子一块儿圈禁府上,怎么都说不过去。不过是参加个宴席,孤去请旨,父皇求之不得……我是说,父皇乐见其成。” 言罢便又同高遗山聊了会儿才大步离开酒楼,一走出他们的视线范围,太子便立即失去笑容,面无表情地小声说:“告诉姑姑,宫宴之日,改天换日之时。” 他身边一个平凡的中年男子回了句‘得令’便迎向一波人潮,消失于市井之间。 *** 酒楼里,高同知和陈师道面色冷淡地看向高遗山。 高遗山笑笑说:“虽然不明白诸位近日为何总出现在本使周围,还时常做出热络的模样,但没猜错的话,应该是利用本使达成某个目的。我思来想去,唯有此时处于风口浪尖上的赵大人能令大景的几位宰相争相恐后与我结交,不禁心生惶恐、敬佩和结交之意。可惜我的确不便久留大景,趁宫宴认识一下名动天下的赵大人,这个想法不过分吧?” 笑容灿烂,不顾二人脸色多难看,也不等他们回应什么,便高声吆喝小二打来两壶酒,提着葫芦摇头晃脑地离开。 高同知若有所思:“也不是个蠢人。” 陈师道:“好歹是大夏宰相,斗输了不代表他没点脑子。” 高同知叹气:“也不知道小郡王的法子能不能行,或者赵宰执期间是否会意错意思,不过借宫宴解开禁足也是良好的开端。” 陈师道应和一声,只觉得太子的态度有些古怪,怎么也没想到会是昌平添油加醋刺激出来的。 二人闲聊了几句,便也回各自衙门办差。 *** 太子回宫后,和皇后密谈了小半个时辰才回东宫。刚巧卢婉采了一大捧鲜艳的枝头花从外头进入殿内,发现太子定定地看她,先是愣了一瞬,接着露出惊喜羞怯的笑容福身行礼。 “太子今日怎么这么早放值?” 1 “许多事都办好了,只等三日后的宫宴开场。”太子伸手将卢婉揽入怀中,抚摸着她的脸颊询问:“婉儿是不是愿意为孤做任何事?” 卢婉埋在太子怀里,斩钉截铁地说:“当然。”接着问:“怎么了?妾身感觉殿下似乎不开心,是朝廷里遇到困难,还是手里的职务太繁重?” 太子:“我的确遇到了一些棘手的难题,可是无人能帮……” 卢婉急切追问:“是什么?殿下但说无妨,我……妾身若能帮到殿下,虽死无悔。” “婉儿莫随意说死字,鬼神有灵,孤会怕它们当真了。”太子温情脉脉,的确有所触动,语气里带了几分真诚。“主要是宫宴时守宫门的禁军和宫内巡逻禁军的值班班次有些冲突,还各自为政,有听六弟的,有听临安郡王的……偏偏对着孤阳奉阴违,孤手里无兵无卒,到底少了几分说话的底气,也不敢拿这事儿去麻烦父皇。若是让父皇知道我连这点小事也解决不了,免不了又是一场劈头盖脸的训斥。” 卢婉温柔安抚太子:“这很简单,我和父亲说一声,调动禁军任你使用。” 卢知院有调动天下兵马的权利,眼下不过调动宫内禁军,确实是小事一桩。 太子叹息:“婉儿,孤真不知该如何谢你。” 他的手滑落到卢婉的腰带上,卢婉突然扭过脸咳得撕心裂肺,太子再高的兴致也被咳没了。 卢婉咳得唇边冒血,还十分歉疚地说:“都是婉儿不争气……”眼眶通红地望过来,便又得到太子心软地安慰,喊来太医和宫女照顾她,并亲自将她送回寝宫。 1 待太子一走,卢婉脸上什么表情都没有了,冷漠地擦掉唇边的血,唤来自小一块儿长大的贴身婢女,令她回趟卢府传话。 “……我卢家世代忠君爱国,他却要利用我陷我父亲于不忠不孝、不仁不义的境地。夫妻一场,纵然全是利用,便一点真心也没有吗?”卢婉不是不伤心,只是她必须打起精神来,又低声吩咐:“我会找个借口让碧禾和你一块儿回卢府,她不知是宫里谁的人,到了府里,立刻让爹将她拿下。” 贴身婢女:“明白。” *** 碧禾和卢婉的贴身婢女一离开皇宫,路上就寻机分开,将东宫的消息传送出去,然后才回到卢府。 得知消息的卢知院虽令人拿下碧禾,仍陷入长久的沉默,仿佛苍老了三十岁般佝偻着背影、低着头颅喃喃自语:“看,老夫尽忠的储君,老夫千挑万选来的乘龙快婿,竟是这般无道无良之徒!” “大景储君若是这模样,倒不如老夫亲手诛了他。” 半晌后,卢知院沉痛地闭上眼睛,心中已经下了决定。 *** 太子请旨特赦霍惊堂和赵白鱼参加宫宴,元狩帝只犹豫了片刻便松金口同意,还破天荒夸东宫这次接待大夏来使的差使做得不错。 1 太子面上诚惶诚恐,内心愈发冰冷,除了讥讽、嘲弄便再无其他。 宫道上,五皇子在等太子,塞过去一个金丝荷包说道:“四郎拖我送来的。” 太子眉目瞬间柔和,打开荷包看到里面诉说相思的诗句,心头便更热了。 五皇子则在旁说道:“我不明白二皇兄为什么要解禁霍惊堂和赵白鱼,不是让他抢尽风头吗?” 他还不知道霍惊堂的身世,也不知道东宫在筹谋什么,对方藏不住话,而谋反大事越少人知道越好,因此太子只随意应付几句便不说了。 五皇子看出他心不在焉,识趣地回他的户部了。 太子将荷包藏在怀里,前去见卢知院,成功从他手里拿到京都禁军的调兵权,分别和中宫、宫外的昌平做好部署,将三百死士藏进皇宫内几条新修好的、少有人知的地道里,由昌平带头、中宫皇后安排。 *** 直到宫宴前一日,解禁的旨意才传至临安郡王府,海叔、魏伯和砚冰等人都觉得不可思议,进而欣喜若狂, 砚冰:“是不是意味着陛下不追究五郎无权刀斩三百官的罪了?” 1 赵白鱼还是很淡定:“暂时不追究罢了。等大夏来使一走,宫宴结束,两江大案还是会爆发。” 压越狠、拖越久,只会迎来更大的狂风暴雨,眼下所有人看似推动民情把控住棋局,事实是走向如何、结果如何都在元狩帝的一念之间。 民意再甚嚣尘上,也不可能真反抗得了封建王朝统治下的至高皇权,所有人都在尽量拖延时间,另寻一条既能保赵白鱼、又能让元狩帝舒舒服服下台阶的出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