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生之皇叔再爱我一次_才重生就被丢去军营 首页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

   才重生就被丢去军营 (第2/2页)

,未来一切为何,都不可追及。

    偏生他又是一个惜命之人,虽说不上谈死色变,但终究是贪恋人间繁华,帝王权势,怎么能甘心就以这么荒谬的死状匆匆告别人世?

    因此,出于“一朝被蛇咬十年怕井绳”后怕心理,之后的他多对近水之处十分忌惮,便连曾经最喜欢的荷塘也不愿多去了。

    到宋敏行登基为帝后,他便住在郑朝世代帝王都住着的掌乾殿里,殿内的装潢气势有余而风雅不足,装饰多以金玉为主,甚少花草虫鱼,更别说专门僻一处做荷塘了。

    是以,这次重生后,当宋敏行再次踏上“伴香径”临风感怀时已是他阔别三十五年后初次重回这里。

    也不知是不是业以死过一遭的缘故,现在的他反而不再囿于幼时心魔,望着池中红莲净净而立,碧波微微,心中竟全是一派平静,仿佛那片阴影已随着他死去的上辈子一同烟消云散了。

    宋敏行只觉有几分唏嘘,上辈子,他将近死却最终未死,就此留下了一生的恐惧,这辈子,他已死过一遭,反而治好了多年的心病。敢问世间还有几人,还能有如他这般“死去活来”的经历的?想来上天还是眷顾于他,给他重来一次洗刷前耻的机会

    他正暗自感慨之时,有小宫女上前通报他的父皇到了殿里,母妃叫他前去请安。宋敏行当下收拾起纷乱的思绪,只一门心思琢磨着如何扮演好那个幼年时在父皇眼里资历平庸,畏缩胆怯的自己。

    不过,当宋敏行真正见了他的父皇时,才发现他多虑了,因为自他行了礼,请了安后,他的父皇除了颔首让他起来以外就再没怎么看他。

    他的父皇名唤宋晖翔,是先皇第二子,弱冠登基,在位二十多年虽无大作为,但也专注修养生息,发展农业,待宋敏行登基时,国力尚算不错。而他这一政治理念,也被宋敏行继承了下来,上辈子,到宋敏行死前,郑国已是国富民安。

    宋敏行装作乖巧立在一旁,听他的父皇先是跟他的母妃寒暄了几句宋敏行的身体状况,得到了淑妃“已无大碍”的回答后便很快将主题切入他此行的目的:让宋敏行去宁王的军营历练几个月。

    淑妃大惊,当即面露难色的告知他宋敏行身体自小病弱恐怕难以接受军营的生活。

    宋敏行听着,面上不露声色,心中暗自腹诽:父皇您做个戏也这般敷衍,要真的关心儿子,我就在你身旁,您连一眼都懒得看,除了您给了我一个皇子的名分,还真没看出来您对我有什么父子之情。

    而且,去宁王账下历练,上辈子也是有的,只不过,当时的自己,被军营的训练修理得有点惨。虽然让他承认自己身体羸弱受不得军旅之苦是挺伤大男子自尊的,但不得不说,他真的不想去那军营受苦,也不知道他这父皇让他拖着这一副大病初愈的身体去军营,到底是想历练他还是催他命。

    宋敏行偷眼看他的父皇,这位当今的圣上已过不惑之年,但保养得当,看上去不过三十多岁,宋家人一向皮相不错,他的父皇也不例外,端得是清雅俊秀,他的面相偏于文弱,独一双剑眉却显得凌厉,这样一来反而是既有了文人的风流之气,也兼顾了帝王的尊贵气势,此时的他蹙着一双剑眉说他心意已定,拒绝了淑妃的求情。

    淑妃最终还是妥协了,再继续纠缠非但于事无补,反而会让皇帝心生反感。

    皇帝听得她的顺从之语,心满意足的点点头,连带着对她们母子的脸色也柔和了许多,再寒暄了几句,便离开了。

    宋敏行和淑妃行礼恭送皇帝。

    直到皇帝的身影已出了宫门,淑妃才抚着宋敏行的额头,一脸忧色:“你这幅身子骨,在我身旁养着都多灾多病的,去军营我真是不放心,你记好了,凡事量力而行,不要勉强,自己的身体自己要注意。”

    宋敏行只得宽慰她:“母妃,说不定儿子的病弱就是因为娇养惯了,去军营历练历练也好,而且,还能看十七叔带兵,那多威风啊!”说罢,强装出一副孩童天真烂漫的期待状,底下苍老的灵魂却为这装嫩的行为汗颜不已。

    淑妃为儿子的懂事欣慰,又絮絮叨叨地嘱咐了许多才放过了宋敏行。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