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一、拜将 (第1/1页)
昔秦逐鹿中原,扫定六合,二世而亡。诸侯纷起,项羽称霸,刘邦得汉中、巴蜀,是为汉王。分封已定,张良回国再事韩王成,汉营大将军位空悬。——序 拜将 槌头击打在印花鼓面,咚咚之声响亮沉阔。天边呈现出一派辽远的穹灰色,与连绵蜿蜒的群山相接。三军列阵,持枪鹄立。皓日当空下铁白盔甲熠烁如鳞,红黑的汉家旌旗迎着风,猎猎飘扬。 黄道吉日,拜将时。 韩信站在军中,心底升起期待和激动。目光从前排军士的肩膀和枪戟上抬,可以望见坐于高台的汉王,刘邦。他的君主身着红袍,手旁案上是将军印。他看不清印绶雕刻的兽形,却能依稀看到汉王的眉目。淡眉凤眼,高鼻薄唇——这是他第二次见到。 第一次在昨夜召见。室内昏暗,汉王手持蜡烛,细细地打量了他一周。他自然不敢僭越多看,脑中却转过念头,心心念念想求引见的人,原来是这般模样。 烛火橘红,映得人面容温和。刘邦端详完了,朝他笑了一笑。没说什么,便让他退下了。但何人夺印今日即将见分晓。 韩信攥紧拳头,注视台上的丞相萧何。 萧大人承诺过。 萧何向刘邦作揖,“臣萧何,请代大王宣王命。”刘邦颔首致意。萧何拿起书简,对三军道:“昔日,暴秦无道,苍生不幸。如今,项羽效秦,屠咸阳,焚阿房……” “自古以来,国乱浸yin,无不拜将兴师,以伐无道……” 都是些惯例话。韩信屏息凝神,继续听。 “今日大王在此筑台设坛,昭告皇天,后土神元。意选大将军统领三军,征杀讨伐,平定天下,安慰黎民。” “请,汉王宣告,大将军人选!” 来了!韩信暗暗激动。胸腔里心脏加速跳动,怦怦、怦怦。 刘邦站起身来,微抬着下颌。那并不是十分严肃的神色,他开口说,“韩信出列。” 切实听见自己名字的一瞬间有种尘埃落定的訇然,周遭异样目光顿起。韩信从军中走出,擦肩而过同列的小卒,再到将军,最后出阵,踏上台阶。 中央铺了层栗紫和石蕊两色的长地毯,比木阶柔软。像是某个象征。他在阶前停步,刘邦居高临下地俯视,但不带有刻意的威严,只是挑眉道,“你上来。” 他一步一步、慢慢地走上去。天地很静,鞋底踩踏的细微声音都可以听见。本应落到实处的心跳仍然急促,却已是另一番意味。 木阶建得低而长,韩信向刘邦走去,走向他效忠的王和证明他即将意气风发的将军生涯的那一枚,渴望已久的印。 “奉大王命,授予将军彤弓弧矢!” 韩信半跪接过,底下议论声渐起。他顾不上也无所谓顾上,接过的时候先是好好看了下彤弓,小雅说,彤弓弨兮,受言藏之。果真是朱漆截金。随后递给旁边的士兵。 刘邦道:“再上来。” 韩信眼睫轻颤,继续走上几个阶梯。萧何转向他,“奉大王命,授予将军钺!” 他再一次半跪接过。比弓更重的长钺,手指紧握的地方雕刻繁复的花纹。不一样了。这不是寻常杀敌用的武器,他从此不一样了。 刘邦看着他,轻声说,“上来。” 还不够近。 等他们两人相对,刘邦转身端起盛有印绶和虎符的小案,递给他。韩信跪地接着。刘邦拿出两块虎符,分开一手拿一个看了看,把其中一块放回案里。青铜搭在木案上的声音清脆,手上承担的分量如此轻又如此重。韩信不明白为何汉王要把小案放他手上端着,而不是直接拿出虎符。但他此刻恭恭敬敬地端案,稍后士卒过来,才移交了。 刘邦依然没说什么话,垂眼看他,从腰间握住剑鞘拔剑。韩信连忙伸手候着。刘邦站在他身前,面无表情。低头的角度越发显露出那双丹凤眼眼尾上挑的弧度,眼瞳漆黑如半掩的乌珠。在汉王幽深的眼神中,韩信下意识放低了因为激动而伸得太高的手。 刘邦开口道,“韩信,从今日起,”他把剑递给他,“你就是我三军的统帅。” 剑身与剑鞘相撞发出锵的一声,韩信双手握紧了剑。刘邦看了眼底下军士,目光又移回他脸上。低哑的嗓音落下来,“我封你为,大将军。” 分明语气不重,却似惊雷乍起。 韩信喉结滚动。 从前项王不曾赏识他。而今汉王真当给予了主帅之位。 他从此是大将军!执戟郎中、连敖、治粟都尉……都似水如烟地略过了,他统领的将是整个三军! 得逢明主……终遇明主! 刘邦说完,转身离开了。 韩信跪在地上,仍捧着剑。半晌他站起身,看向身侧巨大的军旗。上面用墨笔写着“帅”,红布底面。汉营的颜色为红。 汉王……的确是个人物。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